“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在財政補貼、資本涌入及全行業共同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在持續擴大,電動汽車安全焦慮、里程焦慮等問題逐漸改善,市場接受度也有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得益于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突破。90年代,鋰離子電池的問世引發了電子設備的革命。手機、計算機輕便化,MP3、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應運而生,電子消費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經過多年的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已在3C消費、儲能,尤其是動力電池領域得到越來越來廣泛的應用。2020年,動力電池領域消費鋰電需求高達56%,預計2025年將達到80%,動力電池的需求將在未來成為推動鋰離子電池技術完善的主要動力。
2020年11月,國務院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車占比達到 20%。這實際上已經對“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的方向指明了道路,涉及動力電池的技術問題等要求。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力電源之一,鋰離子電池的技術路線仍未確定。在粗獷式擴張的前期,對高能量密度和長續航里程的追求使三元鋰電池一度蓋過磷酸鐵鋰電池;并且,為了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進一步向著高鎳方向發展。然而,鎳含量增高后,也帶來了熱穩定性變差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起火事件牽動著公眾的神經,高鎳三元體系一時頗受爭議。未來的鋰離子電池技術路線,在市場的壓力下將走向何方,也許只有歷史才能給出答案。
鋰離子電池的制造工藝要求非常嚴格,關鍵材料的性能、質量監管體系的完善都直接影響著電池的性能以及安全性。尤其在電池安全事故頻出的現階段,電池的安全性牽動著消費者的心態,決定著市場的走向。為了精確控制材料質量、完善工藝管理,對各環節的分析檢測成為品質保障的主要方式。而各種技術路線的共存,也給測試工作帶來了考驗。
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